全球治理一定是衰退趋势 界面新闻:新一轮的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和之前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可以说反全球化的力量现在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吗? 阎学通:冷战后全球化主要是由跨国公司推动的,而有些国家借助全球化吸引跨国公司进入,他们的政府也支持全球化,比如中国政府就是从把全球化视为美国化转变为提倡经济全球化的。
中国的务实主义精神对世界贡献很大 中国财富网:40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现在的中国,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西方国家学习的? 姚洋:最值得西方及其他国家学习的就是我们的务实主义态度。中国人性格中最根本的就是务实主义,且在过去40年中将这种务实主义的传统发扬光大开来,这是中国对世界很大的一个贡献。
长期而言,人民币肯定要升值,因为国际经济学里面有个非常著名的定理,即当一个国家赶超美国经济的时候,这个国家的货币相对于美元就会升值。2005年之后就进入第三个阶段,即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时期。新古典经济学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其主张的经济政策基本适用于世界各国。近期人民币汇率灵活度大大增加就是好事,2015年8.11汇改之后,人民币贬值造成了市场恐慌,而近期新一轮人民币贬值速度更快、力度更猛,却没有带来过多的恐慌,说明市场已经逐渐适应了人民币的起伏。如果什么都叫做改革,就会演化成改革疲劳症,最终什么都改不下去。
具体来说,中国政府取得成功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中央政府始终保持中性的态度,没有受到利益集团左右,所以能够关注长期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长周期 美元在很长时期内仍是世界主导货币 中国财富网:改革开放40年,人民币汇率可谓经历了比较大的起落,这跟中国经济的发展周期有什么关系?在国际货币的合作和博弈中,人民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姚洋:人民币汇率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汇率双轨制时期,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一直到1994年汇率并轨。借鉴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经验,一个可行的办法,是设立担负国家战略使命的准市场型战略投资基金体系,其要点是:(1)在基金下按不同领域及其同一领域的不同地区,设立若干专业性子基金。
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虽有不同说法,但基本共识是:周期性生产过剩是老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内生的经济现象。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产能与产品并非真的没用处了,但相对于社会有购买力的需求(即有效需求)而言,是过剩了。与之相比,宏观战略投资作为国家战略导向、社会整体利益驱动的投资,理应具有规模大、周期长、不确定性高、投资效益具有外溢性这些特点,从而超越了微观短期营利的逻辑。
(3)市场化挑选基金管理人,开发使用那些国家部委办局中包括退休仍适宜工作的、具有产业和大型工程/ 企业经验的干才,与资本市场的现代专业人才结合,打造市场化、专业化基金运作团队,建立以国家荣誉和长期经济利益并重的复合型长期激励机制。宏观战略投资的功能是以国民经济长期发展为目标,在市场经济转向下行、出现普遍性生产过剩的危险时,针对性地加大宏观战略投资的实施,主要通过提升宏观总需求的水平,减小或化解宏观供求失衡,解决生产过剩的蔓延。
在这个意义上,宏观战略管理正是一个极有意义的题目。但是,到了经济繁荣的高点,产业利润率便开始转为下降。过剩与短缺同时存在,看似巨大悖论,但实质上又相辅相成,用政治经济学的话语来说,这叫做相对生产过剩。而生态环境、核心技术、先进产业、高端人才等供给侧的短板则是另一面。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相对生产过剩 。这种思路的盲点在于,这种经济下行压力本来就源于全球化体系中市场机制运行的内在趋势,如何能够通过进一步市场化去解决市场机制固有的问题呢?从实践来看,发达国家曾广泛使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周期,结果在上世纪70年代后陷入滞涨局面。民众的收入停滞或增长缓慢,则必然导致消费不足。其结果是总的生产成本提高,从而降低利润率。
这就是说,这些原本宝贵的生产力,因为缺乏有效需求,变成了过剩产能。中国可以也应该关注与借鉴他国成功经验,而中国成功的经验也会成为世界的智识财富。
积累正反两面的经验与教训,中国已经把实事求是以及与时俱进的思想原则融入血液,并且把道路自信与制度创新融为一体。二是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十年,由于资本收益增长快于劳动收入增长,致使劳动者群体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持续下降,导致中产阶级瓦解,穷富之间的鸿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令人触目惊心。
这些被称为生产要素的好东西为何成为过剩产能呢——因为没有投资项目出钱来购买这些生产要素。[导读]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尚未完成,来自外部的贸易争端频频骚扰,人们开始思考:中国经济的未来会怎么样?当前经济领域各种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本文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市场经济内在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在当前暂时困难的情况下,要发挥社会主义的优势,通过设立准市场型的国家宏观战略投资基金体系,对各领域的结构性短板进行战略性投资,打造出具有强大内生需求的、可持续的、高端的国民经济结构,从而为国民经济在未来的升级换代打下坚实的基础。宏观战略管理中的投资应该是全社会各类投资,除了企业的微观营利投资,还应该有国家层面的宏观战略投资。如果我们搞了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总是周期性发生生产力的大面积毁灭,同时又存在贫困人口、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基本公共服务短缺这些问题,那么,凭什么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主义四个字呢? 其次,能不能克服周期性生产相对过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者们的智慧、定力和创造力的考验。可以说,周期性经济危机(大规模生产相对过剩)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产物。其原因在于:第一,经济繁荣的时候投资随之增加,导致产能扩张。
不但涉及产业面广,且规模巨大。宏观战略投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难点在于找到某种既超越市场逻辑、又不压抑整体市场机制的方式,即融合政府与市场的双重正能量,同时避免各自的缺陷。
由此可见,无论是进一步市场化的改革,还是常规的宏观政策干预,都不能解决经济周期的难题。以当前中国经济为例,现实是基建重化工行业大规模生产力过剩,同时又有相对于国家长期发展而言的巨大结构性短板(前述的自然资产、产业资产、民生资产、国安资产这四大类别的建设短板),而补齐这些结构性短板所需要的建设项目又恰恰需要这些过剩产能的各种产品。
但是,是不是中国今天的发展真的不需要这些过剩产能了呢?显然不是。虽在中短期中难有投资回报,但在长期中则能形成有效的基础资产和可持续的收益能力,从而最终全面融入市场体系。
前者代表的是过剩,后者代表的则是短缺,两者并存。以福利国家来应对,确实有过效果,但时间长了,又容易造成财政赤字危机和社会活力丧失的慢性病。(2)中央银行与国家财政提供引导资金,授予基金在金融市场特许融资范围,选择性提供国家信用担保,吸引国内外大机构作基石投资人,吸引社会投资大众作为(优先回报的)投资者,再加上直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形成国家战略引领、国家资金牵头、多元资本混合的长期投资基金。建构中国特色的宏观战略管理系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实现中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准高速长期增长的必由之路。
诚然,中国制度的体制机制尚存诸多弊病,发展道路上也还困难多多。中国目前过剩产能主要是什么呢?其中最大规模的是基建与重化工——煤、电、钢、铝、水泥、化工、运输车辆、工程机械、建工队伍,等等。
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几十年来的制度改革已经走在世界主要国家前头。投资停顿与消费不足二者叠加运动,便是总需求不足和普遍性生产过剩了。
马克思称之为经济危机,官方经济学称为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周期性相对生产过剩是常规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 相对生产过剩并不新鲜
德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认为,文化是多元的、多中心的,各种文化是平等的、等价的。中国人对文明一词并不陌生。这里有几个标志性事件,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这种价值适用于所有的人群,对此不能持虚无主义态度。
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两相结合:社会主义一定要与人类共同文明的市场经济结合,并适时由1.0版向2.0版的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
可见,把握常(规律)是关键之所在。其四,产权线路——通过建立包括碳排放在内的环境(天)的产权机制、地上地下资源(地)的产权机制等手段,用市场的办法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一个根本:超越物本与权本,把人的解放和发展作为改革的根本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是什么?笔者认为是人的解放和发展。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和管理等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问题。
在论及现代宪法精神是否与中国古代兼容的问题时,林来梵教授指出,立宪主义与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文化,确实也有一定的契合性。 [阅读]
[13]转引自[苏]卡山节夫等著:《苏联土地法教程》,杜晦蒙译,大东书局1950年版,第46-47页。 [阅读]
本案典型地再现了宪法权利的性质。 [阅读]
[32]参见陈端洪: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高级法,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4期。 [阅读]
1920年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第1条即宣布,A. 对于经济方面的见解,共产主义者主张将生产工具—机器工厂,原料,土地,交通机关等—收归社会共有,社会共用。 [阅读]
[10](4)政务公开、透明:任何国家公权力机关都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其公权力运作的信息,提高公权力运作的透明度。 [阅读]
其次,要尽快抛弃斯大林体制遗留下的, , 国家所有权统一性和唯一性理论,真正按照民法理论来建构国家所有权制度,完善自然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灭失等制度,承认地方的国有企业或者相关组织也可以代表 [阅读]
相反,土地所有者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却完全是多余的。 [阅读]